坊上人的由来
“坊”源于唐代,是唐時的一种区域划分,唐长安作綢之路的起点,容納了大量從西亞、中亞进入的新穆斯林。随着大量穆斯林的涌入,伊斯兰教也开始在中國传播,为了宗教活動和生活的方便,穆靳林依清真寺而居,这種布局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开始一直延续至今,每个清真寺都形成一個“坊”。“坊上人”是西安地區对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的一种亲切称谓。
坊上人宴会菜谱
花拼六围碟
五香酱牛肉 麻辣牛肚丝
石榴西芹 茴香煎饼
拌黄瓜苗 鹵水核桃
特色风味热菜
芝麻里脊 坊上八宝饭
素什锦 海苔豆腐

中华名小吃
麻酱香酿皮 蜂蜜凉粽子
炸辣子夹馍 黄桂林子饼
主食
牛羊肉泡馍

精品果拼
中华美食一绝、陕西文化符号---“泡馍”的來历与吃法
唐肃宗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,唐朝军队与借来的“大食”军队从凉都而收两京,一道平息“安史之乱”。在唐王朝天子的恩准下,部分“大食”士兵被获准驻兵长安。“大食”兵行军打时常携带一种叫“饦尔木”的类似“馕”的食品,行军打仗旷日持久,土兵携带的“饦尔木”常变干变硬难以下咽,他们就拌以羊肉和羊肉汤食用,这就是“泡馍”的雏形。随着“大食”兵和当地人的交往日甚,“饦尔木”的制作方法也从军营传播到市井,久之就形成了今天西安坊上穆斯林的主食之一“饦饦馍”。

一千多年来,经过西安“坊上人”的不断发展和创新,“泡馍”已在色、香、味、形等各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,成为一道上至达官显贵,下到黎民百姓都喜食不厌的绝佳美食。“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,一碗羊内泡喜气祥洋”,是对陕西人的生动写照。

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宴后欣然题词称赞:“风味独特,堪称一绝”。泡馍以烹调方法分为干泡(无汤)、口汤(食后余一口汤)、水围城(汤较多)和单走儿(吃馍喝汤)四种。餐前先将“馍”掰成黄豆般碎块,交厨师烹煮。食时选定方位,讲究蚕食,切忌搅动,以保持鲜味和原气。其间可加辣子酱,以刺激食欲,食香菜以保持口气清新。为避免泡馍中的牛羊肉脂肪腻口,可佐以糖蒜,以利再战。餐后一碗精制的高汤,更觉浓香溢口,神清气爽。
坊上人赋
黄沙漫漫,驼铃悠悠。雪涌帕米尔,水急波斯湾。敦煌悬明月,古道别阳关。头顶烈烈高天,脚踢滔滔岁月。历尽千辛万苦,寻找东方文明。
大唐盛世,有容乃大。五陵多年少,白马度春风。西市接东市,旅人依坊居。交换中西文明,缔结世代友谊。开辟丝绸之路,播下花雨一片。
近代百年,国难当头。弱而被欺,血浓于水。擂辛亥之鼓,展红色之旗。五十六个兄弟,齐舞华夏之巨龙。挽狂澜于既倒,共建家园于东方。
国运昌兴,如水于鱼。天行健,以德信立业。地荡荡,凭胸怀处世。笑语一句,你我皆是兄弟。泡馍两碗,盛待天下宾朋。登终南之巅,观泱泱大野,沧海一声笑:坊上人来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