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盟电影展为中国观众带来欧盟28个成员国的优质电影,今年共展映35部各国重点影片。
同样英文名是“Film Festival”,上海的就叫“电影节”(上海国际电影节,1993年首次举办);北京的曾经叫“电影季”(北京国际电影节,2011年4月23日开展的第一届名为“北京国际电影季”);除此之外,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“影展”,规模大的包括即将于10月28日开幕的平遥国际电影展、每年汇聚大量文艺青年的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,主题鲜明的包括今年6月的第14届法国电影展映,以及今日(10月16日)正式开幕的第10届欧盟电影展。“电影节”和“电影展”的区别究竟在哪里?一届成功的影展又是如何诞生的?带着这些问题,新京报记者专访了欧盟电影展策展人Mia、香港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王庆锵以及卢米埃影业策展部门,探讨一次成功的电影展需要哪些步骤和要素。
电影节与电影展区别是“交易”
每年电影节期间,戛纳这座城市就摇身一变成了全球电影商业中心。从业者可以在此期间与超过12000位专业人士、3200位制片人、1200位卖家、1700位买家和800位电影节项目负责人会面洽谈。欧盟电影展策展人Mia证实:“其实戛纳最主要的,就是商务会议。电影节的关键在于社交,把所有的跟电影相关的人聚集在一起,让大家彼此连接。明星红毯、主竞赛、首映都是吸引媒体的部分;但是市场才是绝大部分从业者去的理由。”
影展的体量就相对较小,Mia表示:“我们的出发点是展示欧洲各国文化的多样性、差异性,那么(欧盟电影展)肯定把重点放在展映上。交易不是我们的重点。”
第1步 选片
而在选片上,欧盟电影展也有其特殊性。“我们选择影片的前提是要涵盖欧盟的28个成员国,因为欧盟规定每个成员国都必须有所体现。整个影展都是以选片为中心向外散发的。国家的多样性非常重要。”
第2步 审批和版权
报审和购买版权几乎是同时进行的。Mia所在的欧盟驻华代表团一般会“提前4个月将影片送审批”。以今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影片为例,5月举办电影节,7月拿到影片,然后将欧洲寄过来的样片送审批。
第3步 测试
映前测试需要关注的内容包括:密钥是否生效;拷贝是否损坏(通过测试密钥);影院是否配套字幕机等设备。
第4步 排片和宣传
第5步 展映与预算
香港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王庆锵表示:“一般电影节不谋利,不是一门生意,主要由政府拨款支持。但政府拨款通常不够,需要靠票房收入和赞助。理想的预算来源是政府资助、票房、赞助各三分之一。”
采写/新京报记者 李桐 实习生 叶彬彬
友情链接